為什麼要」吃鈣」,而不是」補鈣」?
接觸缺鈣患者30年,筆者發現「補鈣」的定義不明確、容易被誤解。因此,建議將「補鈣」改為「吃鈣」。
人們每天不斷地呼吸、喝水、吃各種食物,這是在補充人體必需的氧、碳、氫、氮、鈣及其他元素、營養素。空氣、水、食物可以滿足人體對氧、碳、氫、氮四大元素的需求。
但是空氣中不含鈣,所以「鈣」只能通過吃飯、喝水來補充。人類每天吃的飯、喝的水含鈣僅300—1000毫克,遠不能滿足身體的需要。
目前,國人每天攝入的鈣充其量僅為人體需要量的1/7。要想「不缺鈣」,每個人每天必須在吃飯、喝水之外再足量補鈣。這樣「補鈣」與「吃飯」就是一回事,「補鈣」實際就是繼續「吃餐桌上吃不到的飯」。
所以用「吃鈣」代替「補鈣」不但理由充分、主題突出,還可以避免各種誤解。有人聽到「補鈣」兩個字必然要問:補多久?一聽說要終身「補鈣」,有人就想到了「吸毒」,害怕補鈣也「成癮」。
以下的對話是一個佐證:
問:「補鈣」要補多久?
答:一輩子,補到不再吃飯為止。
問:那不是上癮了嗎?
答:每日三餐,吃了又吃。每天喝水,喝了又喝。每天不斷地吸進氧氣,吐出二氧化碳,算上癮嗎?
答:當然不算!
疑問至此,圓滿解決。
所以,我們應當樹立起「吃鈣」的概念和信念,這樣才能保證身體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