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、如何理解“一法不見而又一法不舍”?

如何理解“一法不見而又一法不舍”?

答:對於尚未開悟的人來說,很難理解這個問題。萬事萬物、萬法都包含“體、相、用”三個角度,所謂“體”是指本性,一切事、物、法的本性都是空;

所謂“相”是指由本性中變現出來的萬事、萬物、萬法的表相;

所謂“用”是指萬事、萬物、萬法所表現出來的不同作用。

所謂“一法不見”是從見性的角度來講。當你見到萬事、萬物、萬法時,所見的並不是它的表象,而是透過表象見它的本性。由於它們的本性都是空,自心不被其表象所牽,達到一法不執,放得乾乾淨淨,故稱一法不見。這正是“道”顯現的“無為”特性。

“一法不舍”是從“用”的角度來講,萬事、萬物、萬法都是本性顯現出來的作用,這些作用都是讓人所享用的。但是,有分別心的人,凡事都要分出個好壞、是非、對錯。有了分別就必然要有撿擇,有了撿擇就會對萬事、萬物、萬法有取有舍。只要有“取”,就必然有“舍”。你就不會用那些你認為不好的事、物、法,這就形成了障礙。

只有修出平等心,才能無分無別無撿擇,在這種心態下,該用哪一法就順其自然地去用哪一法,而又不執着一切法。這就是一法不見,而又一法不舍。這正是“道”的“無為而又無所不為”的圓滿特性。

比如,殺人放火也是一法,一切執着善的修行者肯定都會厭惡殺人放火。但是,如果要捨棄這一法不用,該槍斃犯人的時候誰來執刑呢?如果都不敢用這一法,抗日戰爭時期,又有誰來消滅日本鬼子保衛國家呢?殺人放火這一法掌握在無德人之手,則會造業和毀滅眾生;如果掌握在有德人之手,則會保護人民,利益眾生。

因此,法的本性也沒有好與不好之分別,只是有其不同的表象和作用。所以萬法平等無別,該用哪一法就用哪一法,但又對一切法毫不執着。

雖然說一法不舍,但是,該用什麼法,要根據所處的時間、空間、人物、環境、地點以及各種條件來定,這正是千變萬化的法無定法,這同樣需要有很高的智慧。該用什麼法就用什麼法,沒有任何障礙。如果有分別取捨,該用某法就會被自己的分別心給障礙住了。只有證到本性的人才能真正做到“一法不見而又一法不舍”。

微信搜索公眾號:九鯉仙蹤
所有方劑僅供參考,不可傳播!謹遵醫囑,不得亂用!否則自負全責!
神農百草園 » 21、如何理解“一法不見而又一法不舍”?

發表回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