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希彥:家家皆可有良醫

訪談劉希彥:家家皆可有良醫

2015年4月11號,在書院中國於北京舉辦的公益講座上,劉希彥老師提出了全民學醫的倡議,說真正的中醫學起來不難,家家皆可有良醫。我們就這個問題與劉希彥老師進行了一次訪談,以下為文字整理記錄。

問:請問您為什麼要提出全民學醫這個倡議?

劉希彥:這個想法由來已久。一個人的一生,能學會很多的學問和技能,學會很多複雜儀器的使用方法,甚至自己能修理。可是對於我們來說最重要的儀器——人體,我們別說維修,就連基本的使用守則都不懂,對運行規律更不了解,我們可以看到,生活方式處處都是誤區;商家為了賣產品在廣告里灌輸的保健養生觀念,再荒唐再錯誤也有無數人相信;得了病自己連基本的判斷都沒有,人云亦云。由於與醫生的信息不對稱,便給醫院的腐敗造成了可能,目前這是更大的社會問題。除了這個身體,還有什麼是我們真正擁有的?如果我們連身體的使用守則都不了解,就算了解整個世界又有什麼用?

如今醫療問題困擾着整個人類,我們看現代醫學的現狀:治療費用昂貴;醫療資源匱乏;治療過程複雜;在西醫體系內,甚至連感冒這樣簡單的病都宣稱沒有特效藥,大病只能進行傷害性治療,切除或者置換器官。醫療問題如今已經嚴重的困擾着人類。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,我才提出一個“家家皆可有良醫”的倡議,是希望能夠恢復全民學習中醫的風氣,讓人們能夠通過自學,來保護自己與家人。

問:中醫界有一種說法,說三代才出一個名醫。還有很多老中醫說“不到六十不敢言醫”。這樣一門精深的學科,難道是可以業餘自學的嗎?

劉希彥: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另一種說法——著名的經方大師胡希恕,他講解《傷寒論》的著作封面上印着一句話——“三年期滿皆能行道救人”。很多古代的大醫家,成就自己完整醫學體系的時期大多是在中年。在民間,尤其是廣東廣西等南方省份,至今民間學醫的風氣還很盛。在古人的價值觀里,是提倡自己學醫的,有一句話叫“不學醫不可療親疾”,意思是不學醫怎麼替父母治病呢,萬一父母落在庸醫手裡怎辦?至少也要能判斷找的大夫是不是庸醫,所以古人會說,不學醫就是不孝。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出,學中醫不像常人想的高深莫測。如果一門學科要三代人的努力才能學好,這門學科早就傳不下來了,中醫怎麼可能傳到今天?中國的文化一直崇尚大道至簡。我涉及中國的文化的領域很多,見過的高人也很多,我可以貢獻給大家一個經驗,如果有人把中國文化的某個學科講得很複雜,說你沒個三年五載入不了門,我告訴你,那很可能是他自己沒搞通,還在迷障裡頭。古人傳你一門道,跟師一般也就是三年,這三年中可能大部分時間還在掃地焚香,伺候師父。說不到六十不為醫,已經是明清的說法了。我在《傷寒論》的講課里說過,中醫從大道醫簡的道醫轉變成儒醫是在漢代,是漢武帝之後的事,因為漢武帝提出“罷黜百家,獨尊儒術”。可以說,中醫在漢代就已經開始沒落了,到了明清更是悖亂和沒落。這種沒落的表現為理論體系越來越多,葯越來越多,越來越難學,療效卻越來越差。回到源頭,道家思想指導的古經方醫學則非常簡單有效。所以,研究漢代張仲景《傷寒論》的胡希恕才會提出“三年期滿皆能行道救人”。以我的經驗,如果是一個對國學感興趣,對傳統文化有基礎的人,用一年業餘時間來學習真正的傳統古中醫,就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大夫,可以惠及家人朋友,身邊的人一般就可以不去醫院了。如果在學校的基礎教育里,能用一年的時間開一門選修課來學習《黃帝內經》和《傷寒論》,《黃帝內經》是講中醫的基本原理,偏重於指導針灸治病的;《傷寒論》是講古經方湯液學體系的,也就是摸脈開方的。傳統中醫的基礎這兩本書里就都有了。如果能這樣,我相信家家皆可有良醫這是完全有可能的。

問:您剛才提到中醫分傳統古中醫和後世中醫,您說後世中醫非常複雜,傳統的古中醫卻很大道至簡,療效很好,那麼您能夠大概介紹一下古中醫與後世中醫的區別嗎?

劉希彥:我們看現在的中醫,經常會說某個葯治某個病,這某個方子治某個病。我們再看醫聖張仲景的《傷寒論》,這是幾千年來歷代大家都公認的,代表湯液學最高成就的一本書,會發現這本書中從來都沒有提到一個具體的病名,也從來沒有提到過某個葯可以治某個病,更沒有補肝補腎這樣的話,為何會有這樣的區別呢?其實,真正的傳統古中醫是不治某個病的,是治六經的,治好了六經,也就治好了萬病。六經是什麼?是人體自己排病的六個模式和渠道。人體排病有三個途徑:分別是表(主要是周身毛孔)、里(主要是腸道),表裡之間還有個半表半里(主要是軀殼內壁的淋巴粘膜系統,也是人體免疫細胞最富集的地方)。人體在能量屬性上有陰陽之分,結合排病的位置,就形成了表陰證,表陽證;里陰證,里陽證;半表半里陰證,半表半里陽證,這六個類別,也就是《傷寒論》的六經辨證體系。在古中醫的“道”思維里,外力是不能治病的,外力只能順勢而為,也就是看人體把病排到某種程度,我們去幫助人體解決問題。因為只有人體自己可以戰勝疾病,我們如果能夠找到人體在哪個層面和病邪僵持住了,然後就在哪個層面助人體一把力,順其道而行之,這樣很快便能夠達到治病的效果,這也是中醫能治好很多西醫治不好的大病絕症的原理。治好了六經也就治好了萬病,這多簡單,這就是古中醫的大道至簡思維,所以《傷寒論》里葯也少,幾十味常用藥而已;方子更少,幾個主方來回加減。後世中醫的理念是以葯治病或者治證,證何其多,病則更多,百證百葯,千病千葯,於是經常一個方子開很多葯,一個藥店三面牆都是葯,甚至還會經常有葯配不到,效果還慢,總說中醫治病慢,甚至說中醫不治病,只能調理。事實上《傷寒論》里追求的是“覆杯而愈”,也就是說,一般的急性病,喝完葯把杯子洗了扣上,病就要好;大病也應該在短期內見效,甚至根治。這就是為什麼我要發起全民學醫這個倡議,也是希望恢復真正的大道至簡的傳統古中醫。

《紅樓夢》里,賈寶玉和薛寶釵,拿着太醫的方子就敢批評,說明醫學在古時候幾乎是人人都必備的素養。古時候一個家族如果有一個良醫,便是一個家族的福祉。其實今天我們也可以如此。如果在家裡用中藥就能解決問題,也就不需要去醫院切膽切胃割肝摘腎,花那麼多錢進行傷害性治療了。

我當年就是自己自學的《傷寒論》,現在是資訊社會,方便得很,古今各家的註解都在那,我大部分都學過,其中胡希恕先生對我的影響最大。其實幾千年來中醫都是可以自學,大家了解了就知道,古今很多中醫大家也都是自學的,不要把這門學問弄玄虛了,沒那麼難。我曾經閉門研究中醫近十年,早期也走過彎路,走過小道。所以入對門很重要,要回到源頭去學,還有就是堅持。

我看到很多人一天到晚都在背單詞,事實上英語有那麼有用嗎。要知道很多有能耐的人都不會外語,有的是好翻譯為他工作。真正的傳統中醫用學英語百分之一的時間就可以學會。如果你認為生命是寶貴的,那為什麼不自己去學會維護維修呢。我們這一生怕什麼,怕死怕病。死是不可控的,而病可控。可控所以更困擾,更讓人恐懼。所以,我希望能恢復古人全民學醫的傳統,讓醫學成為人人具備的素養,這樣人類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數就能有本質的提高。

——本文來自網絡,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,謝謝!

微信搜索公眾號:九鯉仙蹤
所有方劑僅供參考,不可傳播!謹遵醫囑,不得亂用!否則自負全責!
神農百草園 » 劉希彥:家家皆可有良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