炙甘草和生甘草
甘草:味甘平
生甘草:能解百毒,補臟腑,瀉諸火,在上去痰止咳,在中調和脾胃,在下清熱利溲,入和劑則補益,入汗劑則解肌,入涼劑則瀉熱,入潤劑則生津,入峻劑則緩正氣,製藥之暴性,效益甚多,為諸葯之君
炙甘草:蜂密炙過,焦味入心火
心動悸,跳得很快,脈動異常,炙甘草症,需重用炙甘草。
【本經原文】味甘平,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,堅筋骨長肌肉倍力,金創腫解毒,久服輕身延年,生河西沙山及上郡。郭璞云:今甘草蔓延生,葉似荷青黃,莖赤黃有節,節有枝。
【產地】我國四川陝西出產,江蘇福建亦有,日本種植頗多,莖高二三尺。
【性味】味甘性平無毒。
【主治】甘草為調合周身氣血要葯,功能解百毒,補臟腑,瀉諸火,在上去痰止咳,在中調和脾胃,在下清熱利溲,入和劑則補益,入汗劑則解肌,入涼劑則瀉熱,入潤劑則生津,入峻劑則緩正氣,製藥之暴性,效益甚多,為諸葯之君。
【別錄】溫中下氣,煩滿短氣,傷臟咳嗽,止渴。通經脈,利氣血,解百葯毒,為九土之精,安和七十二種石,一千二百種草。
【甄權】主腹中冷痛,治驚癇除腹脹滿,補益五臟,腎氣內傷,令人不痿,主婦人血瀝腰痛,凡虛而多熱者加用之。
【大明】安魂定魄,補五勞七傷,一切虛損,驚悸煩悶健忘,通九竅利百脈,益精養氣壯筋骨。
【好古】吐肺痿之膿血,消五發之瘡疽。
【仲醇】凡解毒必入甘草。
【吳克潛】曰九土即九州島島土氣之精華,故能解諸毒如神,古時有鍊石為丹服之者多中藥石之毒,服甘草而解,故曰安和七十二種石。
【容川】味甘正入脾。守而不走,補中氣,和諸葯,根深四五尺,與黃耆同,但黃耆中空,屬氣分,是得土中之水氣,甘草中實,純得土氣之厚,故深長且實,能補脾陰,益胃之陽。炙用是取其益胃,使胃氣上升,如炙甘草湯。生用取其氣平,如芍藥甘草湯。
【倪注】仲景經方中使用甘草多處,即知道仲師之重視甘草,而現今卻被西洋人購去製造成許多藥品或是食物,再回銷我國,實在是感嘆國家之愚昧竟至於斯,我輩當以復興中醫藥為職志,將中藥製劑賣到國外,既造福人類又可以賺取外匯,豈非一舉兩得。甘草緩中,故遇排腹積水時忌用,因其能守,故不利於排水。
【葯征】主治急迫,治里急急痛,旁治厥冷煩躁沖逆之症。
【靈胎】生用瀉火,解毒炙用,和中益氣。
【用量】普通生者五分至錢半,炙者三分至一錢,大劑一兩左右。
【禁忌】凡中滿人嘔家酒家,諸濕腫滿及脹滿均忌,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,惡遠志忌豬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