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耆:味甘,微溫,無毒

黃耆是一種氣葯,黃者補脾,耆者老也,所以黃耆大補虛老。黃耆是實脾的要葯,黃色通利三焦。

脾主濕,主少腹,腹部由脾來管。

黃耆是氣葯,氣行表皮,所以黃耆能固表,表虛時用黃耆

脾主肌肉,肌肉上的問題通通可以用黃耆。

喉嚨為氣之海,喉嚨問題如扁桃體問題,要開行氣之葯,黃耆不可缺,木香也是一種行氣的葯

中醫的原則是:女人懷孕時,氣虛血旺,是安胎;氣旺血虛是下胎。

開始懷孕期間,不用黃耆,因需要氣虛血旺以安胎;臨盤時,用黃耆使氣旺血虛以順產

女子懷孕期間,每天早上喝杯黃耆豆漿,對小孩皮膚很好,雪白雪白的。當然,黃耆要放少點(補氣)。

【本經原文】味甘微溫,主癰疽久敗瘡,排膿止痛,大風癩疾,五痔鼠瘺,補虛,小兒百病。
【產地】我國山西陝西均有出產,山西綿上者佳,莖卧地成蔓狀,葉為羽狀複葉,根肥大,短而理橫,味苦者不堪入葯。
【性味】味甘性微溫無毒。
【主治】黃耆為補氣要葯,功能助肺氣,實皮毛,升清氣,瀉火氣,補虛損五勞,痘瘡不起,外症治癰疽,托毒止痛。
【別錄】女人子臟冷,逐五臟間惡血,補丈夫虛損五勞羸瘦,止渴,腹痛泄痢,益氣,利陰氣。
【甄權】主虛喘,腎衰耳聾,療寒熱,治發背,內補。
【日華】助氣,壯筋骨,長肌肉補血,破症癖瘰癧癭贅,腸風血崩帶下,赤白痢,產前後一切病,月侯不勻。痰嗽,頭風,熱毒,赤目。
【元素】治虛勞自汗,補肺氣,瀉肺火心火,實皮毛,益胃氣,去肌熱,及諸經之痛。
【好古】太陰瘧疾,陽維為病苦寒熱,督脈為病逆氣里急。
【容川】稟北方水中之陽氣以生,以北耆最佳,人身之陽氣皆從腎與膀胱之氣海出發,上循三焦油膜,以達於肺,而為呼吸,分布於皮毛,則為衛氣,北耆之體極松,內行水道之孔更大,故知其氣盛,黃耆之根長數尺,深入土中,吸收土下之水以上其苗葉,氣即水也,故其氣盛而能補氣,色黃如三焦油膜,故為三焦之良藥,能拓里達表,行三焦之水氣,又皮色黑,是水火之色也,色黃味甘,乃土之色味也,得味厚故能補,黃耆入土最深,得土之氣最厚,故又大補脾,所以黃耆歸脾經,又能通利三焦也。與升麻不同,升麻味不厚,故能升不能補。

【葯征】主治肌表之水,故能治黃汗盜汗皮水,又旁治身體腫或不仁者。
【靈胎】內補脾胃,外托瘡毒。
【用量】普通生者錢半至三錢,炙者八分至三錢,大劑一二兩。
【禁忌】黃耆功能實表,有表邪者忌,又能塞補不足,胸膈氣閉悶,腸胃有積滯者忌,又能補陽,陽盛陰虛者忌,上焦熱甚,下焦虛寒,及病人多怒肝氣不和,並痘瘡血分熱者均忌。
【倪注】一般言黃耆專於補氣,凡氣虛之症皆可用,又治自汗,補中氣之不足,外科及痘科多以之託里透膿,腎虧溺血亦治之。
【附錄】黃耆皮——性味功用同黃耆,善走表逐水濕,治虛浮及腳腫。
【炮製】揀去雜質,颳去粗皮,洗凈撈出,瀝干水分,切片晒乾,再篩去灰即得。炙黃耆,用蜂蜜與水置鍋中炒至干,取出冷卻,即是。

微信搜索公眾號:九鯉仙蹤
所有方劑僅供參考,不可傳播!謹遵醫囑,不得亂用!否則自負全責!
神農百草園 » 黃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