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棗
大棗:補胃之精液,和百葯,解烏頭之毒
拘急時甘以緩之,抽筋時吃紅棗以緩解
【本經原文】味甘平,主心腹邪氣,安中養脾,助十二經,平胃氣,通九竅,補少氣少津液,身中不足,大驚,四肢重,和百葯,久服輕身長年。
【產地】產我國山東山西河北等省,他處亦有,生棗晒乾,即名大棗。
【性味】味甘,性平,無毒。
【主治】大棗為補中益氣,和解百葯要葯,主養脾平胃,調榮衛,生津液,潤心肺,治虛損。
【別錄】補中益氣,堅志強力,除煩悶,療心下懸。除腸癖。(痢疾的古名)
【孟銑】小兒患秋痢,與蛀棗食之良。
【大明】潤心肺,止嗽,補五臟,洽虛損,除腸胃癖氣。
【之才】殺烏頭附子天雄毒。
【葯征】主治攣急引強急也,旁治咳嗽奔豚煩躁,身疼脅痛,腹中痛。
【靈胎】補脾和中。
【用量】普通二至三錢。
【禁忌】生棗多食,令人熱渴膨脹、動臟腑,損脾元,助濕熱,忌與蔥魚同食,大棗多食,壅氣助濕,凡中滿者,小兒疳病者,齒痛及患痰熱者,均忌。
【吳克潛】古方中多用大棗,因欲調和營衛,使氣血流通津液輸布,百葯都須其協助,因此方中多用姜棗甘草等,經云:里不足者,以甘補之,形不足者溫之以氣,大棗甘溫,專補脾胃,令津液自生,使十二經脈皆通暢,今醫以溫脾健胃時多選用紅棗,滋陰養胃則用黑棗,而紅棗即大棗,黑棗生於南方,黏液多而溫性少,又名南棗,著名方劑有大棗湯(大棗十五枚,附子一枚,甘草一尺,黃耆四兩,生薑二兩,麻黃五兩)治歷節疼痛甚良。
【容川】大棗稟火之赤色,亦入心以養血,肉黃,得火生土之性,故純於補脾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