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頭翁
白頭翁:熱痢時用
【本經原文】一名野丈人,一名胡王使者.味苦,溫,有毒。治溫瘧,狂易,寒熱,症瘕積聚,癭氣,逐血,止痛,治金瘡。生山谷及田野。
【產地】處處有之,生山谷及田野,近根處有白茸,故名。
【性味】味辛苦,性溫,無毒(或作小毒)。
【主治】白頭翁為治痢要葯,功能泄熱涼血,治毒痢赤痢,下血腹痛,及婦女經閉,
【別錄】治鼻衄。
【甄權】赤痢腹痛,齒痛,百節骨痛,項下癭瘤。
【弘景】止毒痢
【容川】白頭翁一莖直上如柴胡,所以能治下痢後重者,升散鬱結也。其無風動搖,有風不動,色白有毛,凡毛皆得風氣,采於秋月,得金木交合之氣,故能熄風,從肺金以達風木之氣,使木不侮土,故功在升舉後重,而止痢疾,又其味苦,是治風熱之妙藥,仲景治產後中風,及痢疾後重者,走取其熄風火,達肝陽也。
【葯征】主治熱痢下重也。
【用量】普通錢半至三錢。
【禁忌】滯下胃虛不思食,及完谷不化,泄瀉由虛寒寒熱而不由濕毒者,均忌,得酒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