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什么不重要,贪欲才是身体生病的根源。

“又南三百里,曰景山 ,南望盐贩之泽 ,北望少泽 ,其上多草、藷藇。”

——《山海经·北山经》

藷藇(zhū yù )是山药的古名,也叫薯蓣唐代大诗人杜甫在他的诗《发秦州》中有“充肠多薯蓣,崖蜜亦易求”的诗句。

而藷藇改名为山药的原因,与历史上的两位皇帝有关:一位是唐代宗李豫,曾平定安史之乱;另一位是宋朝的第五位皇帝宋英宗赵曙

为了避讳他们的名号,用了千年的薯蓣之名就改为山药了。

现在的山药还有很多叫法——淮山药、怀山药、白山药、野薯、山芋等等,这个我们吃了几千年的食物,在我国早已广泛种植。中药中使用的山药以淮山药为佳品,河南焦作温县产的垆土铁棍山药是各朝各代进贡皇家的上品。

《神农本草经》载有:“山药以河南怀庆者良。”是说怀山药是最好的山药,而焦作温县的铁棍山药更是怀山药中的极品。

我有个好朋友是温县人,他在外打拼多年,生活殷实,但他的父母一直没有离开家乡,我每年都向他订购他家乡土生土长的垆土山药,口感确实比身边超市买到的更细腻、软糯、香甜。

南方人喜欢用淮山药煲各类滋补的汤,煮过山药的水微甘,平和,寒热不禁,很滋养,也不粘滞,能够很好的补虚益中。使用时不需按常规剂量10-30克这样,有必要的话可以加大剂量用到60-250克也是可以的。

上期我们讲葛根时,说过葛根可以治疗消渴,其实山药也可以治疗消渴。

消渴证 是人体因为缺少津液一种本能的症状反应,一切能够为人体补救津液的都能治疗消渴的问题。中医不是辨“病”施治而是辨“症”施治的,治病时先从人体角度出发来解决问题,现在很多人说中医在逐渐衰落,因为现在的药材质量大不如前,其实不然,理法通达,万物皆可入药。

比如在《伤寒论》里的白虎汤里有一味药叫做“粳米”,市面不太常见,有人会选择用大米或糯米代替粳米使用,这两味虽然都有补津之用,但糯米粘滞,偏热,白虎汤治疗的也是热证,并不合适,大米会更适用一些,但其实还有一个更好的选择就是用多汁又益胃的山药来替代。

从五行的角度来说:山药是包涵着厚重土气的食物,五行对应的五脏中脾是主土的,现代人脾虚问题严重,和缺少土性能量有很大的关系。

土地生长万物,我们吃的粮食、蔬菜、果实、肉类等等这些食物都离不开土地,但生活却与土地越来越远,甚至割裂,城市里的地面是柏油马路,公园里的地面沥青小路;如果食物掉在了地上,家长会严令禁止孩子捡起来吃掉,因为嫌弃土,觉得土很脏。

现代很多年轻人追求健美的身材,认为主食发胖,没有营养,所以不吃主食只吃沙拉和肉,但其实沙拉属于生冷,肉食又属于肥甘厚腻,《黄帝内经》里讲过这类食物多食伤脾的。

所以这样的生活方式固然能使人变瘦,但皮肤状态却会变差——没有光泽,松懈,塌陷,毛孔粗大……

身边的朋友总会问我,吃什么健脾最有效?中医里有很多健脾的方法,但我不太愿意去讲,因为这个问题很矛盾,现代的人没有物资匮乏的问题,往往吃东西的目的并不是果腹,而是因为内心的欲念。就算最健脾的食物或者药材,吃多了一样给人体添堵,所以我觉得,吃什么不重要,贪欲才是身体生病的根源。

我有一个好朋友喜欢吃海鲜喝啤酒,有一天他突然尿酸值飚高,得了痛风,就来找我治疗,他治疗的目的是为了痊愈后继续吃海鲜喝啤酒……

但是在我师父老家,有位亲戚一辈子抽烟喝酒吃肉,这不算是好的饮食习惯,但他有一颗强大的心,就算别人告诉他,他家里着火了,他也可以踏踏实实饭吃完再起身回家。这样的人,也难怪能活到90多岁的高龄。

我讲这两个故事就是要告诉大家,心念的力量是会大过于吃进去身体里的东西对我们造成的影响的。病从口入,吃进去的病,也往往是因为对“吃”有执念造成的。

我们常说“养生,养的是应是中正,是平和,这是一种审美,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,更是至高的哲学思想。

——本文来自网络,如

微信搜索公众号:九鲤仙踪
所有方剂仅供参考,不可传播!谨遵医嘱,不得乱用!否则自负全责!
神农百草园 » 吃什么不重要,贪欲才是身体生病的根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