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子
附子:非常的辛、大熱的葯
吃生附子,因有烏頭鹼(是一種神經的毒),舌頭會麻掉,漸至四肢
表虛時,大汗不止、小便嘀嘀噠噠(淋痢,當成皮膚毛孔),為防脫水,用炮附子
生附子:是去里寒;心陽不足,溫血脈神經;膀胱水沒法汽化時用炮附子;壯命門火,通利三焦
炮附子:壯里陽,腎陽不足時
腎陽不夠了,用生附子可以點命門火(硫磺也可以點),不同之處是生附子是黑色的,入腎入骨頭;硫磺是黃色的,入三焦。
血癌必用生附子,否則治不好
治惡寒,表的惡寒:皮膚像被皮鞭打到全身賬痛,很冷,夏天關在車子里還冷,脈是浮的;
里的惡寒:很冷,但皮膚不痛,脈沉在底下,那就是生附子
生附子:色黑,是陰里的純陽;壯心陽;(用生附子時用棉布包,防纖維散在湯中)
生硫磺:色鮮黃,是陽裡帶點陰;壯腎陽
炮附子:蒸煮過切片晒乾,有些是用甘草煮過,再切片晒乾。
B肝的疫苗可使督脈變成S形
【本經原文】味辛,溫,有大毒。治風寒,咳逆,邪氣,溫中,金瘡,破症堅,積聚,血瘕,寒濕痿躄,拘攣,膝痛,不能行步。生山谷。一名茛。
【產地】產我國四川山野,亦可種植,冬播而春生苗,其初種之根,生成小塊狀者曰烏頭,附烏頭旁生而大者即附子,又附生而變形者曰天雄,小者毒強而大者毒少,故近人多取用附子,亦曰大附子。
【性味】味辛甘,性大熱,有大毒。
【主治】附子為扶元回陽,補火退寒要葯,主寒濕痿躄,症瘕積聚,命門火衰,脾胃虛寒,治寒霍亂轉筋,陽氣暴脫,及真寒假熱,陽氣欲散,療寒痰,寒痛,陰疽。
【別錄】腰脊風寒,腳氣寒冷弱,心腹冷痛,霍亂轉筋,下痢赤白,溫中,強陰,堅肌骨,又墮胎為百葯長。
【元素】溫暖脾胃,除脾濕,腎寒補下焦之陽虛。
【好古】督脈為病,脊強而厥。
【容川】人身之氣,生於腎中一陽,實則借鼻孔吸入之天陽,歴心系,引心火下交於腎,附子可以振腎陽以蒸動其氣。其色純黑,味辛烈,能從下焦扶陽補氣,凡極陽極陰,皆有毒,附子之烈,正因其純是坎陽之性,可以大毒,與肉桂不同,肉桂是補火,屬地二之火氣也,附子是助熱,熱生於水中,是得天水之陽,故附子入氣分以助陽,能補命門之火,是以火化水,為腎與膀胱要葯,火炙則無毒,水中之陽毒,過火則散,此陰陽相引之意。今用鹽腌以去毒,使附子之性不全,非正法也,舉凡溫葯皆秉木氣,唯附子是水中之陽,為溫腎達陽之
正葯,而得木火者,為得地二之火,能秉水中之陽,是得天一之陽。
仲景用炮附子,是制其毒也,用生附是以毒追風,毒因毒用,一生一炮,有一定之理。
【倪注】炮附子可以固表虛,去肺家寒症,生附子可以去里寒,二者截然不同。醫者須明辨之,方可以用之無誤。臨床時可見病人因表虛而至真陽外越,我輩當以炮附子為救逆之劑。如脈細無力,病人昏迷不識人,此為里寒至極,因而真陽不足,當此之時又須以生附為主。
【葯征】主逐水,能治惡寒,身體四肢及骨節疼痛,或沉重,或不仁,或厥冷,而旁治腹痛失精下利。
【靈胎】逐寒邪,回陽氣。
【用量】普通一錢至三錢,大劑一至二兩。
【禁忌】烏頭附子,用豆腐蒸熟或黑大豆蒸熟者,謂之熟烏頭熟附子,味淡而力薄,不能用以救急,生者僅去皮臍,味咸而力猛,可以救急,宜慎用之,經疏曰,一切陽證火證熱證,陰虛內熱,血液衰少證,均忌,忌豉汁,畏飴。
註:惡寒
1、表惡寒:如膚受皮鞭打似的,皮膚痛,很冷,脈浮
2、里惡寒:也是很冷,但皮膚不痛,脈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