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明病-病理
一、阳明病是怎么来的?
答:太阳、少阳,若发汗、小便利与亡津液、大便难者,内实,此名阳明
二、阳明辨证:身热,汗自出,但热不寒
攻下时,要确定是阳明症无误,否则会伤津液;
阳明病,能食名“中风”;不能食名“中寒”
三、炮附子:壮里阳;肾阳不足,表虚固表
生附子:去里寒,心阳不足、温血脉神经,通利三焦,壮命门火
阳明症:纯热、纯实症,无寒症
阳明有三:
1、太阳阳明:发汗脾约,因为过度发汗,导至脾之津液过损,则脾约
2、正阳阳明:胃家实症
3、少阳阳明:利小便、胃中燥实、大便难。此胃含十二指肠小肠大肠
头痛部位决定病在哪里?
印堂痛:病在胃,属于阳明头痛
偏头痛:少阳头痛
后脑痛:太阳头痛
正顶痛:阳明头痛
四、水的汽化是靠胃,谷的消化是靠脾
呕:病在少阳;咳:病在肺,太阳
胃气分清、浊:
清者:上升,至气街
浊者:下降至足三里
吃坏食物是浊气,下降。所以吃坏食物肚子痛,针足三里就感觉舒服许多
阳明病,口燥,口渴不欲饮,必流鼻血(必有瘀血,血管破了,就流鼻血),流完热自退,口渴亦退。
五、伤寒,呕多,虽有阳明证,不可攻之
有呕一定在少阳,要先去表证
六、阳明病,心下鞭满者(胃),不可攻之,攻之利不止者死,利止者愈
七、阳明病,发热,面含赤色者(津少),不可攻,若攻之,小便不利者,必发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