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饮有四:痰饮、悬饮、溢饮、支饮

饮:水饮,饮常停在内脏的下方

痰饮:其人素盛今瘦,水走肠间,沥沥有声

悬饮:饮后水流在胁下,咳唾引痛

溢饮:四肢水肿,饮水流行,归于四肢,当汗出而不出,身体疼重

支饮:咳逆倚息,不得卧,其形如肿,晕眩(如水跑到肺里去了)

治疗原则:温阳利水

水在心:心下(胃)坚短气,不喜欢喝水:(茯苓、杏仁、甘草)

水在肺:吐涎沫,口渴欲饮水,苦喘短气

水在脾:少气身重:(桂枝汤加白术茯苓等)

水在肝:胁下支满,打喷嚏就会痛:(小柴胡汤、重用半夏)

水在肾:心下悸:(苓桂甘草汤、五苓散)

饮有深浅:饮–留饮–伏饮


2、苓桂术甘汤:心下有痰饮,胸胁支满,目眩

茯苓3两+桂枝3两去皮+白术3两+甘草2两

临床上应用:神经衰弱、心脏肥大动悸、头眩、耳聋(表症头晕眩)

3、甘遂半夏汤:脉伏,欲自利,利反快,虽利,心下续坚满,此为留饮欲去故也

甘遂1钱+半夏2钱+芍药2钱+甘草2钱

煮法:二升水煮取一升,去渣,内蜜半升,煎七合,顿服之

此方,肋间留饮

可以躺平

4、十枣汤:脉浮而细滑,伤饮;脉悬数,有寒饮;脉沉而弦者,悬饮内痛,病悬饮者

悬饮内痛:双肋间痛

不能躺平

一名:朱雀汤

芫花熬、甘遂、大戟各等分(1/3钱)

上三味捣筛,以水一升,先煮肥大枣10枚,取八合,去渣,内药末;强人服一匙,弱人服半匙

早上服,一天一次,得快利后,米粥自愈


5、大青龙汤:溢饮者,当发其汗

麻黄6两+杏仁6两+桂枝2两+甘草2两+生姜3两+大枣12枚+石膏一枚

先煮麻黄,去上沫,再纳诸药煮

温疫:渴,小便不利,五苓散

温疫:身浮肿,溢饮,病在表,大青龙汤

大青龙汤:外寒里热;舌胎是黄的,肺里热,口渴,没胃口

小青龙汤:外寒里寒

麻黄去节、芍药、干姜、甘草炙、细辛、桂枝 各3两+五味子、半夏各半升

煮法:先煮麻黄,再煮诸药


6、木防已汤:膈间支饮,其人喘满,心下痞坚,面色黑 病久数十日

木防已、桂枝各3两+人参4两+石膏如鸡子大12枚(1两或二两)

久病必有瘀,有伏热,故加石膏

虚者即愈,实者三日复发,宜木防已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

心下痞坚:若是肝癌、肝硬化、脾脏肿大的,脸色是暗黄;

心下痞坚:脸上的气色是胃气之所在,胃有支饮,脸色是墨的


7、泽泻汤:心下有支饮,其人苦,冒眩;眼前发黑

此汤就是脾积水,患者左肋痛

泽泻5两+白术2两

是二味,以水二升,煮取一升

脾肿大(腹部肿大):泽泻5两+白术2两+厚朴2两+茯苓2两

8、厚朴大黄汤:支饮胸满者

厚朴1只+大黄6两+枳实4枚

以水五升,煮取二升,分温服

9、葶苈大枣泻肺汤:支饮不得息

肺热盛

葶苈:苦寒

10、小半夏汤:呕家本渴,渴者为欲解,今反不渴,心下有支饮故也

半夏一升+生姜半斤

生半夏:排出胸膈间的水

生姜:排出胃里的停水

11、己椒苈黄丸:腹满,口舌干燥,肠间有水气

(大肠右侧与肝交界处有停水,便秘硬痛)

防己、椒目(蜀椒)、葶苈、大黄各1两

右四味,末之,蜜丸,先食饮服一丸,日三服,口中有津液渴者,加芒硝半两

防己:清肠间之水

12、小半夏加茯苓汤:卒呕吐,心下痞,膈间有水,眩悸者

半夏1升+生姜半升+茯苓4两

水七升煮2升

小孩子吐奶,偶尔吐的,用此汤

五苓散:如果小孩常常吐,或小孩子水肿,小孩流口水

13、五苓散:瘦人脐下悸者,吐涎沫,癫眩,此有水也。

泽泻1两6株+猪苓、茯苓、白术各18株+桂枝半两

此方温阳利水

上五味,为末,白饮服方匙,日三服,汗出愈

口渴、头痛、小便不利是标准的五苓散证

病人一见到水就发癫痫,五苓散主之

和水有关的,就要考虑到五苓散

13、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:气从小腹上冲胸咽,手足痹,小便难,时复冒状;好象头戴个帽子一样难受

桂枝、茯苓各4两+五味子半升+甘草半两炙

以水八升煮取三升,三服

茯苓真假:切开,在灯下观,有金粒,象萝卜切开样

 

微信搜索公众号:九鲤仙踪
所有方剂仅供参考,不可传播!谨遵医嘱,不得乱用!否则自负全责!
神农百草园 » 痰饮咳嗽病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