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太阳膀胱经
膀胱的水来自于两个渠道
1、肾脏的输尿管与膀胱连通
2、三焦系统渗透进膀胱
小肠相火,第一次将肾水汽化升至命门(热),从督脉上升至脑部;
肾水未汽化的水和残渣进入膀胱,膀胱在小肠的加热下,水又汽化,顺着肝经及三焦系统上升至肝脏(水生木),帮助肝脏代谢,代谢物进入胆为胆汁
睛明:可针不可灸,眼病治此
攒竹:睛明上达眉毛下,眉毛中间点是鱼腰
四穴放血:增强眼视力、角膜炎、白内障等眼病
攒竹、眉尾、太阳穴、耳尖(耳朵折起来最尖处)
眉冲:神庭和曲差的中点
曲差:神庭外开1.5寸
上星:神庭后5分
五处:上星外开1.5寸
承关:
通天:鼻子问题
天柱:后脑骨和后脖子两根大筋交接处
天柱倾,命在旦夕
奇穴(失眠穴):天柱外开一寸处
大抒:陶道穴外开1.5寸,骨之会,骨病治此
第一椎上面:大椎穴
第一椎下面:陶道穴
临床上看到有人脚突然扭伤,怎么知道是骨裂还是没裂呢?一按大抒穴,患者大叫,说明骨裂;否则就没事
若骨裂,针或灸此穴,恢复得很快
内科或骨伤时可用:会郄治疗法,针大抒(骨之会)和郄穴
若是内发的:肾主骨,骨有起点和终点
起点:环跳
终点:四肢末稍
从环跳到四肢末稍,一般要两年周期时间才长成
风门:第二椎下外开1.5寸
男人背面是阳,前面是阴
女人背面是阴,前面是阳(淡白色的是阳,奶水,胸部为阳)
海上浮尸,天阳在上,地阴在下;背朝上的是男性;面朝上的女性
背部或四肢发脓疽:
1、白头有红块;痛,灸到不痛
2、白色无头;不痛,灸到痛
3、凹陷;用灸
肺俞(输):第三椎下外开1.5寸,肺病压痛点
俞募治疗法:十二经之募穴,和俞穴搭配,用在内科治疗上
肺经之募穴为:中府
忧伤肺,若喂乳期间过忧,伤到肺,则奶水回逆至肺,是女子以后肺癌的原因,咳出来的是白色泡沫,按压肺俞点很痛
龟背:就是有很多痰在肺里面,可针灸肺俞,正面取募穴,即俞募治疗法
四花灸:治疗肺结核
四个穴:膈俞一对+胆俞一对
心包俞(阙阴俞):第四椎下外开1.5寸
心俞:第五椎下外开1.5寸,心脏病压痛点;可针可灸
压时闷痛:心虚
压时刺痛:瘀血堵塞
俞募治疗法:心之募穴为巨阙穴+心俞,
治心要先去强金,可针肺俞
小孩七八岁不讲话:心气不足,可灸心俞
督俞:第六椎下外开1.5寸,管督脉
血癌,第六椎有压痛点
西医讲白血球太多,说白了就是督脉得到不正常的营养
此穴可针或灸
膈俞:第七椎下外开1.5寸;两肩胛骨中间是第七椎
血会膈俞,贫血、瘀血等血病;口渴不欲饮说明体内有瘀血
骨会大抒
腑会中腕
气会膻中
消渴:第八椎下外开1.5寸,经脉奇穴,针灸均可
肝俞:第九椎下外开1.5寸,肝病治此,针灸均可
肝病,第九椎有压痛点
胆俞:第10椎下外开1.5寸,胆结石胆病,有压痛点
脾俞:第11椎下外开1.5寸,四肢、肌肉、风湿、身重
胃俞:第12椎下外开1.5寸,胃病治此
三焦俞:第13椎下外开1.5寸;三焦经的募穴:石门,俞募治疗法
肾俞:第14椎下外开1.5寸
从第14椎起往下可以直针
第14椎命门;前面神阙
肾主骨、藏志、开窍于耳、其华在发、主记忆、主大、小便;肾是水脏,下半身水肿
如果是两腿平均水肿起来,是肾胆问题;如果只是脚踝关节肿而双腿没肿,是心脏问题
气海俞:第15椎下外开1.5寸
大肠俞:第16椎下外开1.5寸
单椎痛治法:直接在两侧俞穴处针、灸
加重治法:再加该经的子穴
关元俞:第17椎下外开1.5寸
小肠俞:第18椎下外开1.5寸
膀胱俞:第19椎下外开1.5寸
中膂俞:第20椎下外开1.5寸
百环俞:第21椎下外开1.5寸
八髎穴,统归上髎在管
上髎:督脉和小肠俞的中点;统治所有腰痛;怀孕针或灸此;阴部的治症
次髎:督脉和膀胱俞的中点;从腰以下到足,均可;如阴痛、睾丸痛等
中髎:督脉和中膂俞的中点;治症累同
下髎:督脉和百环俞的中点;累同
会阳:
附分:第二椎下外开3寸
魄户:第三椎下外开3寸
膏肓俞:第4椎下(到第五椎上三分之一处)外开3寸
整个膀胱经最重要的穴位,无所不疗
双手抱枕,背部拱起,膏肓穴就出来了
膏肓痛,要放血,放血针后,用火罐吸出坏血
病入膏肓,起死回生之妙穴;当不知如何治疗时,就是灸膏肓。可灸100-500壮以上
灸膏肓后,要灸足三里,使火气往下导
神堂:第5椎下外开3寸,心藏神
譩譆:第6椎下外开3寸,助力督俞,血癌
膈关:第7椎外开3寸,治症和膈俞累同
魂门:第9椎下外开3寸,肝藏魂
阳纲:第10椎下外开3寸
意舍:第11椎下外开3寸,脾藏意
胃仓:第12椎下外开3寸
肓门:第13椎下外开3寸,三焦
志室:第14椎下外开3寸,肾藏志
痞根(经外奇穴):第13椎外开3.5寸处往下找
痞块之根的意思
痞块肿瘤诊断
胞肓:第19椎下外开3寸
秩边:第20椎下外开3寸,痔疮
承扶:坐骨神经痛,三寸针扎到骨
殷门:承扶-委中的中点
委阳:膀胱经的别络
浮郄:委阳上一寸
委中:膀胱经的合穴(土),去血放毒、麻疯病、皮肤癣、背痛
委中为血郄穴
委中穴为解毒大穴,任何身上之毒均可治此
放血方法:病患前面上身贴墙,垫起脚尖(毒血就集中在委中处),拍拍委中处,青筋就冒出来,酒精擦一下,针刺放血
案例:一患者,肚脐以上上半身长毒瘤,肚脐以下没有。委中放毒,愈!
麻疯病毒:有人眉毛掉了、头发一块块的、有人鼻子也掉了、身上多肿块,且传染快,也是在委中放血
皮肤病毒:所有的皮肤病都可以委中放血
膀胱经井穴为金,为母穴,但补井当补合,故在合穴即委中做补泻
腰背委中求
委中处汗多,一般不灸
两种针灸法
担法:痛1-痛2,针中点穴,如肩痛和手腕痛,可针曲池
截法:出血处,上一寸针,不止,再上一寸针,必止
五行上来讲,心脏问题,要去治金、治木,这也是一种截法,一截就到此为止,病不再进
合阳:委中直下3寸
承筋:委中和承山的中间,筋的问题
承山:抽筋、痔疮
承山穴下针要透到骨
抽筋时,按承山,筋就散开来了
飞扬:膀胱经之络穴;承山下一寸,外开一寸
附阳:阳桥脉之郄穴,
昆仑:膀胱经之经穴(火),脚后跟大筋和外踝的中间,项背痛
孕妇不能下针,会落胎;小孩出来后,若胎衣不下,可针此穴
消积(经外奇穴):脚后跟往上3寸在大筋上,趴在床上,脚落在床沿,往脚上三寸处,筋的中间
诊断:消积没压痛,说明身上没积;若压痛,代表有阴积、痞块、肿瘤
针法:从大筋的正中间扎到骨头上;
一般筋上没穴道,此穴例外
仆参:中医观念,脚后跟的问题都是肾脏在管,六味地黄丸可治脚后跟痛
脚踝处水肿是心脏问题,下半身都水肿是肾脏
申脉:外踝下5分处;主阳桥脉
脚能往外转,阳桥脉
脚能往里转,阴桥脉
癫癎时,灸桥脉
昼发时灸阳桥(申脉)、夜发时灸阴桥
金门:膀胱经之郄穴,脚掌外突出的一块骨头,往脚后跟方向,突骨旁
郄穴,消炎、止痛等
京骨:膀胱经之原穴,脚掌外突出的一块骨头,往脚指端方向,突骨旁
原穴不管虚实,膀胱经的头痛,可下针京骨穴
束骨:膀胱经之俞穴(子穴,木),脚小趾旁有块突骨,突骨后方
专治膀胱经之实症,子能令母虚;此穴专治经络上的病
通谷:膀胱经之荣穴(水),脚小趾旁有块突骨,突骨前方
至阴:膀胱经之井穴(金),脚小趾甲旁,胎位不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