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.命運與人生:人生目標.得與失
命運與人生
人生目標
我曾靜下心來想着,我們人來到這世間為的是什麼?該做的是什麼?辛苦一輩子得到的又是什麼?
記得有一則笑話,甲、乙兩人久未見面,甲是做棺木的,乙以挑大肥為業:有一天他們兩人碰巧在路上相遇,甲很關心問起乙: “老兄,近況如何呢?”這位挑大肥的仁兄卻皺皺眉頭說:“還不是老樣子,一天挑到晚,只夠一家糊口。”嘆了一口氣後接着問起甲來:“那麼你呢?” 這位開棺木店的甲,也很不自在地說:“ 啊 !一天做到晚,也只夠一家人用。” 這雖是笑話,但無形中亦流露一般人在人生過程中的寫實。假如人只為求填飽肚子,那實在太簡單了,一餐只要兩個饅頭或三兩麵條足夠了,如此一天三餐又能花掉幾個錢呢?既然日常生活花費不多,為什麼大多數的人都在疲於奔命呢?到底為誰辛苦為誰忙?
俗語說: “有錢能使鬼推磨。”因此有許多人認為錢多多益善;在這現實的經濟社會裡,的確有錢走遍天下,無錢寸步難行;那麼,當您家財萬貫時又將如何呢?這時,您的人生應該過得非常充實、快樂和愜意吧!或許未必吧!古代人先求名再求利,現代人先求利後再求名,身為億萬富豪後,就想在社會上或政壇上爭取到某種地位或榮譽。
有人說: “我才不那麼俗套,我只想成大事、立大業,為理想而奮鬥,為造福人民而努力。”的確有志氣,自古以來胸懷大志者多如牛毛,而成大事、立大業、千古流芳、永垂不朽者卻猶如牛角,寥寥無幾。 人生誠如白駒過隙,榮華富貴享受有幾?那麼,人一生中窮盡畢生精力,馬不停蹄地忙碌,求的是什麼?得的又有什麼?人生既然如此苦短,我們到底該如何掌握人生的目標呢?
得與失
數年前,有次與友人共聚一室開懷暢飲,友人於酒興中吟了一首打油詩,當時欣聆之餘亦僅一笑了之,而今事隔多年,惟恐辭句有欠完整,觀今社會,人心不古,世態炎涼之際,特將此詩一提,願以博君一笑,且能引以為戒。詩曰:
人心不足蛇吞象
嫦娥對鏡嫌貌丑
陶朱卜卦求財運
彭祖焚香祈壽延
現代人為了追求高度的享受和慾望,一生中不停地奔波和努力,我們人類自古至今,生活、文明一直不停地演進,代代舊人換新人,在這種前仆後繼、奮鬥不懈的過程中,至今幾乎已形成一個共同模式:孩童至青少年階段,以時間和健康去換取學歷,學校畢業後再以時間和健康去換取金錢,病倒後再想以金錢換回時間和健康。聽起來似乎蠻有意思,難道人就是這般的無奈嗎?
凡事有一得必有一失,有一失也必有一得,這也就是相對論,人生的一切都介於得與失之間,譬如努力用功讀書,必將失去健康,書讀得好就是得,失去健康就是失,拚命掙錢,錢多就是得,可是拚命掙錢時人體也將漸漸失去健康;凡事都是如此,只是有形與無形的區別罷了,譬如喜歡貪小便宜的人,無形中卻失去許多朋友或使自己的人格貶值,雪中送炭雖然失去一點小錢,可是卻贏得了真誠的朋友,善於心機的人或許眼前的好處多多,可是長期絞盡腦汁必將導致身心失去平衡而得病。
古人曾說一句話: “為惡之人,如磨刀之石,不見其損,日久損之;為善之人,如庭中草木,不見其長,日久長之。”既然凡事都介於得與失之間,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取捨呢?讓我一步步的告訴各位吧!或許熊掌與魚翅可兼得哩!